1930年2月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应华美协进社的邀请,在华美协进社社长孟治、哥大博士张彭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胞弟)、芝加哥大学博士梅贻宝(后任燕京大学校长)等人的协助下来美巡演,把精湛的中国国粹展现给美国观众,引起空前的轰动。演出前夕,纽约的一家报纸上出现了
“受五万万人欢迎的大艺术家梅兰芳来到纽约了!”的大标题。梅兰芳在2月17日百老汇49街剧场的首演中演出的剧目有:《汾河湾》、《剑舞》、《刺虎》等。梅兰芳在纽约一炮而红,两个星期的戏票三天内便预售一空,以至后来不得不又在国家剧院连演了三个星期。大萧条的美国被梅兰芳迷住了。五美金的票价被票贩子们炒到了十五、六美元,
算得上是大萧条时期百老汇的天价了。《纽约时报》当时的剧评是:
“美得如同一个中国古色古香的花瓶。你能欣赏到的是绝妙可爱的身姿和戏服,你隐约感受到的不是此刻的喧嚣,而是陌生的古老文明。或许,你也会反思西方的戏剧而有点儿伤心,因为尽管我们的戏剧形式活泼生动,但它却是死板的,而且缺乏想象力的。梅兰芳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优雅、美丽、华贵、冷静、富有真正的想象力。”
为纪念90年前梅兰芳具有历史意义的访美之行,华美人文学会特邀梅兰芳研究者李庆本教授、都文伟教授于11月7日晚上8时至9时半举办专题讲座活动。李庆本教授将介绍梅兰芳访美幕前幕后的故事,都文伟教授将讲述梅兰芳对西方戏剧界产生的影响。活动中京剧名家童小苓将示范梅兰芳的唱段。
李庆本教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
1993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文艺美学专业),1999年10月被聘为教授,2003年8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汉语水平考试中心HSK[高等]研究室主任,驻马耳他使馆中国文化中心首席项目官员(一秘)
,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处长、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为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客座教授,哈佛人文访问学者协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对外传播研究”首席专家。在国内外重要报刊杂志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包括英文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目前承担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重大项目
“梅兰芳京剧艺术海外译介与对外传播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艺术美学领域跨文化阐释的空间性研究”项目。
都文伟教授,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获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学博士,现于美国凡萨(Vassar)大学教授中国文学、戏剧、电影、语言、语言学、大众文化等课程,并曾在中国戏曲学院以特聘客座教授身份讲授中西比较戏剧。现任北美口传暨表演文学国际研究学会会长(Chinese
Oral and Performing Literature 〔CHINOPERL〕--国际性学术组织由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与美国一些著名学者于1969年在美国创建)。长期用中英文在东西方比较戏剧与中国戏曲、电影与曲艺领域内发表专著与论文。他与本次讲座内容有关的著作与论文包括《百老汇的中国题材与中国戏曲》,
"梅兰芳在美国","中国戏剧","当今大纽约地区社团对中国传统戏曲的教育与传播","西方人眼中的地方戏","旧戏文演于新大陆"等。
童小苓,京剧表演艺术家童芷苓之女,六岁开始学习京剧 ,毕业于上海戏曲学院。毕业后常随母亲在香港、台湾和上海演出。1984年在纽约市林肯中心演出贵妃醉酒大获好评。1999年童小苓入选了纽约市博物馆名人墙。童小苓现旅居纽约,肩负起传承发扬京剧,尤其是其母童芷苓的是童派艺术的使命。她经常在美国华裔社区中心及大学校园和卡内基音乐厅,林肯中心等各种教育,文化场所表演。演出的剧目有
“尤三姐”、“ 堪玉钏”、
“大劈棺”、“王熙凤”、“武则天”、“霸王别姬”和新编剧“路德记”、“大卫王”、“麦克白”、“乱世佳人”等。2003-2005年担任成立于1963年的纽约戏曲戏学院执行长;并于2005年成立童小苓剧坊,履行童派传人的责任。
此次讲座将在网上进行。参加者请点击此处注册。注册后将收到登录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