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
(1896-1945)﹐浙江富陽人﹐是創造社的發起人和中國現代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在散文﹑舊體詩詞﹑文學理論﹑翻譯等諸方面都有獨到的貢獻﹐而以小說的影響最大。郁達夫特別突出強調小說的主觀性和抒情性﹐其作品大都有一個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像。郁達夫的小說處女作是他留學日本期間寫作的《銀灰色之死》﹐這期間他還創作了《沉淪》﹑《南遷》,在1921年集結為《沉淪》出版﹐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轟動。1922年郁達夫結束留學回國﹐這一時期他的目光投向社會底層的廣大民眾。《春風沉醉的晚上》﹑《血淚》﹑《薄奠》等作品﹐或寫知識分子和勞動者謀生過程中的同病相憐﹐或寫自己回國後生計的貧困和事業的痛苦﹐表現出“性的苦悶”向抒寫“生的苦悶”的轉移。郁達夫的小說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文中處處可見花街柳巷﹑秦樓楚館﹐充滿了色與欲的描寫。然而需要說明的是﹐郁達夫並不是一個淺薄的只會用文字進行肉慾挑逗和官能刺激的人。作家是以嚴肅的態度﹐力圖在文學作品中探討人的自然本性﹐探討靈與肉﹑愛與欲的深層奧秘。郭沫若評論說﹕“他那大膽的自我暴露﹐對于深藏在千年萬年的背甲裡面的士大夫的虛偽﹐完全是一種暴風雨的閃擊。”小說之外﹐郁達夫的散文創作也達到很高的成就。讀他的散文﹐就像走進了他的生活﹔走進了他的生活﹐你會發現﹐郁達夫竟然從來不知掩飾自己﹐他把內心最為隱秘的東西﹐都交給了讀者。在五四一代的作家中﹐郁達夫的古體詩是其中的佼佼者。郭沫若稱在現代作家中徐志摩寫新詩最好﹐郁達夫寫古體詩最好。抗戰爆發後﹐郁達夫數度遷徙﹐最後定居南洋﹐他由一位作家轉變為一位戰士﹐做了大量抗日救亡的實際工作。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他被日本憲兵隊暗害。郁達夫終其一生﹐都堅持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方向。他不僅是一個傑出的文學家﹐而且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
今年是郁達夫誕辰120週年﹐華美人文學會与法拉盛图书馆共同于9月10日(周六)下午2:30至4:30在法拉盛图书馆舉辦郁達夫紀念研討會﹐回顧並探討這位偉大的中國現代作家的生平與作品。郁達夫的後人將出席這次研討會。研討會上的發言者有纽约州立大学于仁秋教授、哥倫比亞大學講師王海龍先生、纽约州立大学全球中心商务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孙冬博士、,法拉盛圖書館副館長邱辛曄先生。哥倫比亞大學傑出校友郭欣朗誦郁達夫作品選段。
發言人的演講內容和介紹如下:
于仁秋,紐約州立大學Purchase分校歷史系教授
講題:郁達夫的個體自覺
郁達夫的作品中有強烈的個體自覺,既沒有舊傳統的老八股,也沒有急劇變動的時代的新八股,至今讀之,仍有回味。郁達夫對個體解放、個體自由的探索,從一開始便是獨特的,誠實的,在受到質疑、批判時,仍然捍衛“個人主義,"
繼續自我探索,繼續在多種藝術創作中自我觀照,在拓展自我的過程中堅守自我,他的作品因而既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同時亦能超出他生活的時代,對後來的探索者提供有益的啟示和觀照。
于仁秋,中山大學歷史系畢業,紐約大學歷史系博士,現為紐約州立大學珀切斯校歷史系教授、亞洲研究計劃主任,華美協進社資深講師。研究領域包括美國與亞洲關係史、美國華人史,歷史專著《救國自救》(英文)獲美國亞美研究學會“優秀歷史著作獎”(中文版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愛好文學,所寫小說、評論曾在美國《美洲華僑日報》、《世界日報/世界周刊》及上海《小說界》等刊物上發表。
王海龍,哥倫比亞大學講師
講題:郁達夫與大動盪時代文人的命運
郁達夫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不可多得的一個人物研究個案。他是一個典型的舊式文人、新文學作家、革命者。郁達夫生於中國現代史上最晦暗的年代,一生遭歷動盪和國破家亡;作為一個作家,人生所能經歷的他幾乎都以一腔熱血去踐蹈。他遭歷了人生一個又一個的悲劇;但他從未退卻,幾乎都是迎著磨難、冒著風雨如晦的淒苦去迎戰、像悲壯的唐吉訶德般去挑戰茫茫的暗夜。本文將追溯郁達夫一生的死生情愛和他的創作痕跡去探討他的成就和宿命根源,以期全面地認識這個頗具悲劇色彩偉大作家的生命軌跡。
王海龍,文化人類學者,旅美作家。出版文化人類學和文學著作多種。在海內外報刊雜誌上發表過文學作品及研究作家生平文章多篇。現任教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
孫冬,紐約州立大學商務孔院中方院長
講題:郁達夫的自敘體小說
郁達夫的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具有創新意義的。在《沉淪》《空虛》《蔦蘿行》《春風沉醉的晚上》、《初戀》、《春潮》等自敘體小說當中,作者將自己的形象化作筆下的人物,寫著他們的悲劇故事的同時,挖掘自我心靈與肉體、倫理與情感的糾葛.
這些小說中的主人公幾乎就是作者的自畫像,頗具郁達夫的性格、氣質和情趣。發言主要探討郁達夫自敘體小說的淵源以及在現代中國文學中的意義,自敘體小說的審美形式以及郁達夫小說風格的嬗變等。
孫冬,南京財經大學教授,詩人、評論家、紐約州立大學商務孔院中方院長。
2009畢業於年南京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2009-2010年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詩歌在中國以及加拿大、美國等地知名刊物上發表。
2009年出版詩集《殘酷的烏鴉》。新的詩集《作俑者》將於2016年年末出版。
邱辛曄,法拉盛圖書館副館長
讲题:新時代留學生之「沉淪」
郁達夫於1921年創作出版了其代表作「沉淪」。這部小說以一個留學生在日本就讀和生活為題材,涉及的作者經歷、中日社會現實以及留學生的心理、生理與人格,自發表起就引起巨大的反響。初次閱讀是三十多年前作為一個中文系學生,從文學作品和文學史角度接觸的。時代變遷,孰料上個世紀初自己留學美國,並目睹本世紀更新的一代留學生蜂擁而至國外留學,成為潮流。這次簡短發言並非學術論述,而僅從相隔近百年的新一代留學生角度談幾點重溫郁達夫這部小說的感觸,並向前輩致敬。
邱辛曄,法拉盛圖書館副館長,紐約易文出版社社長。曾就讀復旦大學中文系本科和古典文學碩士專業。並在上海三聯書店擔任編輯。赴美後先後在東亞研究、世界史和圖書館與信息學科就讀,包括完成世界現代史博士課程。多年來編輯、撰述、翻譯、出版各類著作甚多。閒暇之時為紐約世界周刊撰寫專欄文章;偶作古體詩和現代詩抒懷。
除蘇東河先生治印外,一些著名學者、書法家還專為此次活動揮毫題詞,包括文化學者余秋雨、榮寶齋藝術總監,原中國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張旭光、美國書協主席李兆銀和中國美術藝術家協會理事鄧元明。他們的作品將在研討會現場展覽,活動完後將贈送給郁達夫的後人。
活動免費。因座位有限,請預先訂位。網上訂位請點擊此處。
法拉盛圖書館的地址是
:
41-17 Main Street
Flushing, NY 11355
人文學會電話﹕(646) 912-8861,電郵:learnedsociety@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