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Lectures

at
China Institute

About Renwen Society

關於人文學會

Lecture Schedule

文講座目錄

Upcoming Lecture

下次講座

 

Speaker: 徐唯辛
Date: Sunday, March 30, 2014, 2:00 pm-4:00 pm

 

藝術與歷史
漫談文革系列肖像作品《歷史中國眾生相1966—1976》
 

展覽中的徐唯辛作品
 

文革是一場將全中國人民捲入的十年浩劫,在各個領域都造成嚴重的影響和傷害,至今沒有平復,而且被漸漸遺忘。

反思歷史是當代中國美術難能可貴的品質,它的可貴是由於它的稀缺。 20世紀80年代的“傷痕”美術留給美術史不可磨滅的印記,它短暫的出場,猶如劃過黑暗天宇的流星。自此以後的中國美術則​​像是喝了忘川的水——曾經發生的一切全都墜入遺忘的迷霧,人們沉溺於物質的狂歡,以瑣屑標誌人性,以喧鬧的玩世不恭約簡永恆的悲歡離合。在這樣的背景下,2007年,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徐唯辛的作品《歷史中國眾生相1966——1976》以全新的藝術樣式和特殊的角度,展現了一個藝術家對這場運動的記憶,和對中國當下文革遺忘問題的追問。

藝術家用了八年時間(至今未結束)創作的《歷史中國眾生相1966——1976》是以100多幅巨大尺幅的油畫系列肖像組成的陣列,同時配有人物的簡歷文本和錄像,不僅有很強的感染力,也有歷史教科書的功能,在歷史被遺忘的語境裡,展現出很強的現實意義。畫出的人,都是曾經生活於20世紀後期那極端嚴酷歲月的中國人,其中既有有政治人物、紅衛兵、知識分子、普通百姓,也有受難者和加害者。與他以往那些人物畫作品不同,這一組作品的人物身份天差地別——既有平凡而不幸的人物,也有在那十年裡呼風喚雨的角色,前者的遭遇和命運取決於後者的某種意向或者僅僅是某種衝動;前者是被毀滅的個人,而後者是個人的毀滅者。

著名批評家水天中評價說:“作品《歷史中國眾生相》提供的不是視覺愉悅,不是精到的“筆墨”功夫,不是風格、語言的創樹,而是一種歷史思考。對於當代中國觀眾來說,這種思考雖非輕鬆愉快,卻是勢在必行。“

這一組肖像作品提醒我們:遺忘決不等同於從未發生。 

徐唯辛出生在新疆,從西安美術學院到中國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從學生到教授、系主任、院長,作品風格也從學院派一步步走向關注社會現實的當代視覺藝術。豐富的經歷和教育背景,使他能傾注責任感和人文精神進行創作。他利用網絡媒體,徵集人物資料,並對當事人及其家屬進行訪談,一邊繪製巨幅人物肖像,一邊將採訪和創作的過程通過博客進行發布,將肖像的歷史和現實融為一體,開創了藝術關注歷史的新方式。

3月30日徐唯辛教授應華美人文學會之邀親臨講座現場,利用幻燈片投放他創作的文革系列肖像並與聽眾互動,詳解創作該作品的意義、初衷、花絮、內容與形式的解釋等等。

講座免費。因座位有限,請預先訂位。網上訂位點擊此處

華美人文學會的地址是曼哈頓東六十五街一百二十五號(公園大道和勒辛頓大道間)。 四﹐五號地鐵五十九街下﹐六號地鐵六十八街(亨特學院站)下﹐ F地鐵六十三街(勒辛頓大道)下。人文學會電話﹕(646) 912-8861。

 

Click here to register for this lecture


©2003 Chinese Lectures at China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