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與經典
朱小棣著作
從流行到經典,也許一夜之間,也許要走很長的路。從經典再到流行,或許不再有那個命,或許勢在必行。其間的複雜迂迴,莫衷一是,常出意料。流行與經典的關係,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最流行的說法是,一切經典,最初都是流行的,否則不可能傳世。但這樣的流行說法,恰恰最經不起推敲,因為它無法解釋,何以某些藝術家在世時作品得不到承認,死後方才為世人欣賞。散佈這種流行說法的,往往是現今的流行者,為了抬高自己,以此證明自己日後也有成為經典的可能。
以上觀點,出自作家朱小棣先生最新一部散文隨筆集,《等閒識得書幾卷》。這是朱小棣第四部書話隨筆文集。作者隨性閱讀,隨筆摘記,根據個人的樂趣和興奮點,從細微處讀出新意。他讀得有味,書也寫得有味。書話一體,便在朱小棣筆下面目一新,成為一篇篇精彩好看的散文。
《等閒識得書幾卷》堪稱一部趣味性、思考性閱讀的典範之作。美國著名學者、《毛澤東傳》和《江青正傳》的作者羅斯•特里爾毫不吝嗇地讚譽他:“閱讀閒書時就像是一個從一大堆美麗碎屑中淘寶的人”,
因而能夠寫出“由獨具慧眼的人出入'閒書'而汲取提煉智慧的書”。朱先生對於許多被公認為中國現代文學中“經典之作”與“流行之作”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在他看來“流行”與“經典”的關係是相對的。他更傾情於許多在主流現代文學史中被一筆帶過或輕描淡寫的“邊緣”作家。
從《閒書閒話》、《地老天荒讀書閒》、《閒讀近乎勇》到《等閒識得書幾卷》,美籍華人作家朱小棣用他的“閒讀”功夫寫出了4本書話隨筆文集。從最近出版的《等閒識得書幾卷》中,頗可以看出他讀書的興趣和方法。所讀的書,以文學、中國現當代史、人物傳記、回憶錄為主;而他的讀法,也確實是根據興趣隨性而讀,“最喜歡從邊邊角角看出一些花絮和意味”。華美人文學會有幸請到朱小棣先生來同大家見面分享他對文學“經典”與“流行”的獨到見解和重新解讀,以及他在“閒讀”中所發現的各種“花邊”與“意義”
。
朱小棣先生出生於江蘇南京,後赴美留學深造,畢業於MIT,後長期在哈佛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現為美國安生文教交流基金會華盛頓辦公室副主任。海外知名雙語作家,其作品英文自傳《紅屋三十年》(Thirty
Years in a Red House)榮獲美國1998年度“傑出學術圖書”稱號。英文小說《狄仁傑故事集》(Tales
of Judge Dee),2010年譯成法文在巴黎出版後在法國“歷史偵探小說獎”中名列第四,2011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譯成中文《新狄公案》在北京出版。作者在根植於現代西方社會、文理科並舉之後,在文化的“回看”和“旁觀”
中展現出自己獨到的思考和評價。書中短小精悍、繞有趣味的文字內容也充分體現了朱小棣先生“刪繁就簡、大徹大悟,以及那針尖對麥芒的思辯邏輯”。
講座免費。因座位有限,請預先訂位。網上訂位請點擊此處。
華美人文學會的地址是曼哈頓東六十五街一百二十五號(公園大道和勒辛頓大道間)。
四﹐五號地鐵五十九街下﹐六號地鐵六十八街(亨特學院站)下﹐ F地鐵六十三街(勒辛頓大道)下。人文學會電話﹕(646)
912-88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