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诗魂/《僑報 20031219

孟丝(新泽西)文

  坐在最前排,是个上了年纪的彬彬绅士,那是他唯一的儿子徐积锴先生。站在听众面前致词的是位中年妇人,那是他的孙女?岁月真是个最无情的魔术师。徐志摩去世竟已72年了。他去世时34岁。“我们的祖父”,那果然是他的孙女徐琪,在向听众简短地述说他的生平。徐志摩的生平?说来有些令人难以相信,他那缠绵飞扬的诗篇,繁复多变的恋爱故事,而那悲剧性的坠机及仓猝的早逝,如今,又由于“人间四月天”的推波助澜,还有人会不知道徐志摩的生平往事,恐怕也难。
  整整三百分钟!会场里弥漫了浓郁的浪漫气息,仿彿转眼间飘逸的诗人复活了。也许只有徐志摩才能让人展现这样的痴迷。“一代诗魂徐志摩”是一场丰盛瑰丽的飨宴。联合国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王东朗诵:“我有一个恋爱;我爱天上的明星;我爱他们的晶莹: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人生的冰激与柔情,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那起伏的声调,在会场上空漂浮荡漾,久久不散。让人误以为随着时光隧道,从新回到了那个浪漫遗忘的多情年代。
  “再别康桥”化作了飘逸的歌声,尤雁是朱莉雅音乐学院毕业的演唱家,她那略带喑哑的清唱嗓音,唱出了原诗浓重的情感:“……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中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真个是达到了荡气回肠的境地。整个会场是那样的寂静,人们仿彿沉溺在遥远的青春岁月里。
  以“生,死,诗,恋”概括“徐志摩的人品与诗品”的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王海龙讲师。他以这四个字为诗人的作品及人生作了代表性的注释。他认为徐的一生充满缺陷也充满了富足。这令他成了中国文学史和诗坛上永恒的话题和最具争议的人物。他强调徐是个奔放的诗人,是用生命写诗的诗人。徐天生了一付爱张扬的个性,从不掩饰自己,算得上是社会的晴雨表。徐以赤子之心待人,他浪漫,痴情,执着,拥有一份诗人的天真。他活在诗中,也用诗来生活。
  徐深受拜伦,雪莱的影响,而华兹华斯对他的创作影响应当更深。徐的旧文学根底厚,旧诗词的基础深。他以中国古典诗词为骨干,搀和了西方的诗歌技巧,写出了许多浪漫诗作。世人对于他那反覆的恋爱故事颇多争议,也难以忍受他那大张旗鼓的鼓吹他那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如今70多个年头过去了,从新回顾徐那短暂且带有浓重悲剧情怀的一生,重读他那浪漫多情的作品,有些诗歌却也能引起不少心灵深处的共鸣。
  “徐的散文成就在诗歌之上!”这是纽约大学张东教授的看法。张教授说,散文代表每一个时代更高成就的文学形式。散文表达的是更平易,更亲密,更内在,更外在的情感。散文没有任何可依赖的规律,它不能装腔作势,是较西化的文体,也是最较真的。散文的风格和趣味性很难达到最高境界。徐志摩的散文像跑野马,不受拘束。他的新诗是受到压力的创作,而散文却使他能更充份的表达自己。他的“落叶集”让当代文人如梁实秋,胡适给了他更高的文学评价。
  他又谈到当时文坛分“语丝派”和“新月派”。“语丝派”是中国文人的散文,化俗为雅,是聊以自慰的消遣,是悲观的,是无关紧要的,是“虚”的,将感叹上升为情趣,以周作人为代表。而“新月派”是洋派的,是入世的,是拥抱的,是西化文人式的。他们感受美,感受爱,他们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寻真求知。
  此时“人间四月天”的主题曲悠悠地在空气里轻轻荡漾,会场里弥漫了浓浓的诗意。接着由专业朗诵家们再度朗诵徐志摩缤纷飘逸的诗篇:“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偶然”。
  姚学吾先生接着闲谈“徐志摩在北大”。姚先生是林徽音的学生,与闻一多,郁达夫,梁实秋的儿子们都是同学,因此谈论了许多当代文人的趣闻雅事。其中更提到徐志摩到北大教书的时候,月薪300元大洋,另在北女师大兼课,月薪280元。在写给住在上海的陆小曼的信中提到如此的收入,每月还不够她花用,而那时,毛泽东在北大做图书馆管理员,当时月薪是8块大洋。可见陆的挥霍奢侈已达到了怎样的地步。当然,作为一个染上芙蓉花瘾的女子,任多的金钱也是没法承担的。而徐疯狂追寻来的爱情,却无异是罪恶与堕落的化身。真是何等的讽刺啊。
  “雷峰塔影”,“翡冷翠的一夜”,分别以清悠与缠绵的诗句,再向听众述说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怀。最后朗诵的诗篇:“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披散你的满头发,赤露你的一双脚;跟着我来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那天边一小星的蓝—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鲜花,美丽的走兽与飞鸟;去到那理想的天国-恋爱,欢欣,自由—辞别了人间,永远!”主持人汪班说他之所以选择这首诗作为结尾,因为这些诗句正预言着他即将失去的生命。此时整个会场笼罩在绝对的静寂中,真个是“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此时的会众”。
  郑愁予最后压轴,他是耶鲁大学的住校诗人,被主持人汪班称为现代诗仙,他的讲题是“永不落潮的海洋”。他说徐的诗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节奏感。徐的诗篇充满对自由对美的追求。徐的情感是直接的,无遮拦的。他把徐志摩的诗分为“情怀的”“情思的”“情趣的”以及“未定的”。他信手提到有些诗篇“破庙”,“离别日本”“秋虫”“毒药”等等,都展现了诗人别具的情采。最后,他把一首他学生刚刚翻译的英文版“再别康桥”请汪班临时朗诵给大家听,译文极优美贴切,效果非常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