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联合国中文学员经验交流会

20091228

   年终岁末,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总结是少不了的,其目的在于吸取经验、瞻望未来。在联合国里学习中文的国际职员和外交官日前就特别组织了这样一场别开生面、妙趣横生的"交流会",通过优秀学员展示个人中文水平、介绍学习心得,让大家进一步提高学习中文的兴趣和自信。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我的名字是仰盈。我在联合国退休部做工。我喜欢学习中文,因为我觉得现在中文是很重要的语言。我已经学习中文四年了..."

  "我今年68岁,从联合国开发署退休快10年了。我在中国旅行的时候爱上了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回到纽约就开始学中文。现在大家都叫我麦克!"

  "我叫Catherine Mercier。我在联合国工作,是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记者。我对中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中国)是很大的国家,(有)很多人,(但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样的文化?是什么样的人?也是很远,所以我觉得应该要去、应该要自己去看看..."

  尽管她们来自不同的国度,因为不同的原因而学习中文,但你不难发现她们试图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联合国语言教育处中文教学协调员何勇告诉记者,组织此次经验交流会的目的就在于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学员克服对中文所产生的"畏惧"心理。

  何勇:"学中文的人数可以说是越来越多,目前是每个学期大概有200人次来上中文课,而且层次是越来越高。那么今天我们还有韩国驻联合国的大使。他的工作很忙,现在是(联大主管经济和金融事务的)第二委员会的主席,但是他还是每天坚持学中文。我们举办这个活动主要是出于这样一个考虑:因为我们的老师天天在上课,他们也提供一些建议,但是学生他们自己有一些见解或者是看法。我们今天请来的这三位学员,他们都是在自己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有很多有用的方法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可能对学生(帮助)更直接;还有一个就是有的学生可能觉得中文是不大能够学好的,所以他们刚开始可能就是没有信心。但是让他们看到这三位学员说中文能说得这么流利,让他们觉得好像是有个'奔头'。我觉得就是达到这样一个目的。"

  曾经在湖南湘潭大学教英文的杰拉特(Miles Kerr-Jarrett)说,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虽然使用的是同一种汉语言,但不同地区的方言在发音、含义上都存在差别,因此初学者一定要注意。

  杰拉特:"我在湘潭的时候,有一天跟朋友去找古董。我向很多人问:请问有没有古董卖?他们都好像听不懂!然后,我朋友也说了,他是中国人,他也问,没有人知道。最后呢,有一个老人,他说,噢,古董(方言)啊!我觉得(发音)跟(普通话里)古董根本不一样。还有,湘潭人想让司机停车的时候都会说'踩脚',这跟普通话也很不一样,我觉得。"

  杰拉特说,如果整天对着教材死背硬记中文字怎么写、成语怎么用,他可能永远不会了解方言土语背后这种鲜活的地域文化。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坦泽尔对此深表赞同。他的个人学习经验证明,与中国人多交流是学好中文的"捷径"之一,因为学习中文最重要的是了解这种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行为。

  坦泽尔:"你一定需要找一些方式来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说看电影我觉得非常好,(或者)是中国现代的电视剧。这种电视剧也会说到中国人生活之间的好多东西、好多情况,你可以多去了解中国人是怎么想的、他们会怎么反应?比如说你可能说了一句话在中国文化中很不礼貌,或者很不客气,或者你可能不知道在什么场合不要说的话。他们可能只是觉得你是外国人,是可以(原谅的),但其实会让他们感觉很难受。所以你需要多了解这些东西,这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加拿大广播公司驻联合国记者凯瑟琳有个中文名字叫嘉丽!与杰拉特和坦泽尔不一样的是,她在来纽约之前,从来没有参加过中文学习班,完全是靠自己在中国工作期间从身边的陌生人那里逐渐学会的,而她的窍门就是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流手段,不耻下问。

  嘉丽:"比如说用手机,对我来说非常有用,因为手机是每天用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在口袋里面。到了北京,刚刚开始的时候,我的中文水平不太高。我买了手机以后,比如说坐出租车,但是我的口音不太清楚,出租车司机听不懂我想去什么地方,一个朋友给我发短信息给司机看。然后,你交朋友,他们会给你发短信息。刚开始的时候很难,看不懂,我要另外一个人读一下,我看不懂,比如说我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有可能他们会觉得很奇怪。但是,如果你要提高你的水平,你就没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可怕说自己会丢脸。我觉得那些都不要带到中国,丢在家里好了。"

  不难发现,三位优秀学员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口头交际在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对此,中文教学协调员何勇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把传统的听、说、读、写四项技巧"齐头并进"的做法进行调整,首先在听和说的方面"先行一步",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

  何勇:"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有的是属于文化活动,有的是像一些讲座这样的性质,使学生觉得学中文有意思。比如我们上个星期晚上就放映了一部中国电影,是一个纪录片,当时来的人比今天还多。我们还组织学生做一些其它的活动,比如说参观中国城啊、在一起聚餐啊...另外,我们还有一个现在很受欢迎的(项目),就是每年夏天都有一批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去中国学中文,这是中国政府资助我们的一个项目。我们一开始的时候每年大概有20个人去,那么现在呢,今年已经是第七年了,现在已经有60个人去了,除了纽约总部以外,还有日内瓦、维也纳、曼谷的学员去。那么学员去了中国,亲身体验了中国文化,这样他们也花了时间,有很多投资,所以他们回来以后,对学中文的兴趣就更大了。"

  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志愿中文教授任丽丽对此深有体会。

  任丽丽:"我一直认为,老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这个是有限的;而你给他的这种热情、激发他的兴趣是无限的。这是老师可做的,空间很大。如果你让他爱上了汉语,你不用教他,他会自己去学。你给他知识,可能你告诉他'你好''谢谢'这些永远是有限的,你不能去跟他一辈子。所以我觉得,何老师也是这样提倡的,就是让学生开口,让他喜欢汉语,多鼓励他,我们在教学中也是贯彻这个原则。"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教育领事王盈特地到场向学员们赠送了纪念品,并承诺为联合国工作人员学习中文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王盈:"因为近些年呢,美国这里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大;在纽约领区这边建了很多孔子学院,同时在中小学、还有大学开设中文课程的也越来越多。我们做为领馆就是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如果这边有需求,需要中国在教师或者教材方面的支持,我们就跟中国相关的部门或者学校取得联系,给它们双方介绍。然后,中国这边有的派志愿老师也好、或者送教材也好,都是由我们来做这方面的纽带和桥梁。"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欢迎使用和转载联合国电台的节目

     http://www.unmultimedia.org/radio/chinese/